搜索

曹操赤壁兵败,仓惶逃回南郡。仰天痛哭,大声呼唤一个人的名字。

发表于 2025-04-05 10:30:00 来源:传媒新闻网

图片源于网络阅读此文前,如果你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不胜荣幸!我们可以进行讨论和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话说曹操赤壁兵败,逃回南郡,仰天痛哭。随行的谋士都说,丞相路上险恶重重,都不曾面有难色,如今回到自己的属地,怎么还伤心起来了。曹操说,我哭郭奉孝啊,我现在才知道失去了郭奉孝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事,是我最痛心的事,是我最可惜的事呀!如果奉孝还在,我怎么会遭受这么大的失败啊?随行的谋士无不自惭形秽,包括程昱,都低下了头。1.少年天才郭奉孝是谁呢?他就是曹操的谋士郭嘉。出生于颍川郭氏的少年天才。生活在东汉末年,目睹了东汉朝廷的腐朽无道,宦官当权,各地诸侯都忙于扩充自己的实力。还没有出仕的郭嘉就预言了大汉将乱的局势。等到东汉大乱,十八镇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第二年,郭嘉刚二十一岁,他就成了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袁绍的谋士。但是时间一长,他就发现了袁绍的缺点,优柔寡断,朝令夕改。这是用兵者的大忌。他断定跟随袁绍是没有前途的。这样的人也不能安天下。于是就决然离开了袁绍。当时袁绍帐下谋士众多,许攸,田丰是其中的佼佼者,年龄比他大很多。都没有他的远见卓识。此二人后来一个被袁绍所杀,一个死于曹操之手。离开袁绍后,郭嘉并没有急于投靠到他人帐下,而是又隐居了好多年。2.初见丞相,拜为军师祭酒。后来荀彧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,曹操十里相迎,他虽然感动却头脑清醒。直到和曹操共论天下大事后,两个人才是相见恨晚。他感觉自己是找到了真正的主公了。而曹操也说“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。”曹操与郭嘉的见面,对汉末局势的影响不亚于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。只不过人们在感情上更倾向于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蜀汉政权而已。看过“三国”的人们,总结出一句话,郭嘉不死,卧龙不出。说明三国时期的谋士中,郭嘉的才能不输诸葛亮。他们都是一等一的高手。图片源于网络从此以后,郭嘉就成了曹操的军事参谋——军师祭酒。3.官渡之战曹操在中原的崛起和强大,是伴随着官渡之战的胜利灭袁绍而成就的。而完全消灭袁绍及其儿子的势力曹操前后用了差不多七年时间。曹操能够战胜袁绍。战略战术上贡献最大的就是郭嘉了。那时的冀州,土地富饶人口众多,袁绍占据的时候,军队从来不缺粮食。而曹操所占领的青州和其他城池相对农业不发达,曹操每次打仗都要担心粮草不够。当时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三倍,底下谋士众多。城池地盘更是比曹操多很多。曹氏集团内部很多人处于犹疑和观望的态度,他们暗中和袁绍有书信往,以图日后能保命。连曹操本人也担心自己不具备和袁绍抗衡的能力。郭嘉却独具慧眼,力排众议。写下三国时著名的军事论文《十胜十败论》(电视剧《新三国演义》居然把它归到荀彧名下),提出了曹操集团有十个胜利的理由,而袁绍集团有十个失败的理由。作为一个从袁绍阵营里过来的人,他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。他的分析从道义,制度,袁绍和曹操的领导能力等十个方面着手论述,有理有据,言简意赅。大大振奋了曹军的人心,也让曹操从心里佩服他的洞若观火的眼力。可见郭嘉这个人不是一般的谋士,他不但能替主公出谋划策,他还有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。完全瓦解袁绍,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接下来他又帮助曹操拟定近期和远期军事作战目标。他已经成了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了。郭嘉的最大优势在于他对对手心理状态和局势判断精而准。正当曹操大军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,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,江东孙策准备偷袭曹操的后方许都。图片源于网络曹操进退两难。如果孙策真的选择这个时候偷袭许都,自己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。而一旦后方不保,军中就会人心动摇。撤退吧,就会前功尽弃。郭嘉这时又显示了他的挽狂澜于既倒的非凡能力。紧要关头,他分析江东孙策的情况。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,内部局势不稳。而且诛杀了很多有实力的人物,必然引起人们的仇恨。孙策这个人是一介武夫,轻率而不善于防备。如果有刺客的话,难保安全。不如先观望再作决定。果然孙策还未过江,就被昔日仇敌许贡的门客杀死了。偷袭许都成了一个梦想。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,没有立即撤军。得以继续攻打袁绍。郭嘉准确预测孙策遇刺,简直成了神算子。其实这个事情也许带点偶然。但是他对江东局势和孙策其人的判断是准确的。基于此,他预判孙策偷袭许都的成功的可能性不大,这才是郭嘉的高明之处。挽救了曹操集团继续和袁绍对峙的决心。4.计定冀州公园202年,承受不起官渡之战失败的袁绍病逝了。曹操和将士们士气高昂,乘胜追击袁绍的两个在冀州的儿子袁谭、袁尚。刚打胜了几场仗,这时郭嘉却提出了退兵意见。为什么?他自有奇策。郭嘉说袁谭和袁尚兄弟素不和睦,又因为袁绍临死前废长立幼,袁谭深恨其弟。现在我们一味猛攻,两个人不得已才团结起来对付我们。如果我们假意退兵他们没有了外部的威胁,很快就会再生嫌隙。再加上两个人的谋士郭图,审配之流都是鼠目寸光之辈,他们再从中助阵,要不了多长时间,两兄弟就会自相残杀起来。到那时我们再出兵,就容易击垮他们了。曹操当然是拍手称奇了,于是假意退兵,攻打荆州刘表。图片源于网络郭嘉眼光之毒辣,令人叫绝。该进攻的时候,即使弱小也得奋起图谋,该撤退的时候即使强大也应该罢兵。这叫用兵知进退。也许郭嘉的政治理论稍逊于诸葛亮一筹吧,他的军师才能,其实在诸葛亮之上。果不其然,曹兵撤退不久,弟兄二人就打起了内战。袁谭战败,竟然派辛毗前来降曹,搬救兵,曹操于是引兵北上。几经用兵,曹操果然如愿,攻进袁氏的老巢邺城。后来又杀了袁谭。但是在进攻幽州前夕,袁熙和刚逃到那儿的袁尚二人,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,帅兵出逃到了辽西乌桓。此时,袁绍的四洲地盘已经全部收入曹操囊中。曹洪等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再长途跋涉攻打袁熙和袁尚了。况且如果我们引兵西去,刘备刘表如果乘虚进攻许都,那就太危险了。郭嘉的思维从来不从众附和,他对曹操说,因为袁绍还在的时候对乌桓有恩,现在他二人投奔,就容易结成势力。至于荆州刘表、刘备,主公不用担心。刘表无能,不敢重要刘备。而刘备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。根本无需防备。至于江东,孙策刚死,孙权还小,也是无暇顾及。就是许都空虚也无碍。主公可以大胆西去。乌桓地处偏远,防备之心少,出其不意攻击他,一定容易取胜。曹操听后说,“奉孝之言极是。”能让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,屡次力排众议,而单单听从于郭嘉的计策,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。接下来,郭嘉又建议留下辎重,他说兵贵神速,慢则遭防备。不如轻兵速进,走小道突击乌桓。图片源于网络后来这一战,成了中国战争史的经典战例。郭嘉的‘兵贵神速,奇兵致胜’是这次战争的精髓。曹操依计,让袁绍旧将田畴带路,抄小道行至白狼山,远远望见了袁熙袁尚和蹋顿几万大军。曹操登高远望,看见蹋顿的队伍参差不齐,一点没防备的样子。于是下令攻打。这就是白狼山之战,张辽斩杀了蹋顿,曹操大获全胜。狡猾的袁熙,袁尚带领几千人马又逃到辽东,奔公孙康去了。真是狡兔三窟呀,主要是袁绍自汉末就拥兵冀州,树大根深,周围势力也多有往来。如果不是袁氏父子能力不济,互相猜忌,哪有曹操的今日?5.一计定辽东。曹操和袁绍的真正对决从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开始,到公元2007年的乌桓之战才彻底消灭了袁绍及其儿子们的势力,历时七年。这七年时间,郭嘉跟随曹操餐风露宿,颠簸劳顿,身体渐渐拖垮了。出谋划策的人本来就劳心伤神,身体都不如体力劳动者。再加上野外行军生活的艰苦,更是雪上加霜。郭嘉的生命在曹操进攻乌桓的时候,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。图片源于网络待曹操返回易州时,郭嘉已经去世了好几天了,曹操大哭。“奉孝死,乃天丧吾也!”又对在场的众官员说,我们年龄都差不多,只有奉孝最小,原本我是打算把我的身后事托付给他的呀!没想到他竟然中年夭折了,让我实在是肝肠寸断呀!郭嘉死之前还给曹操留下遗书,让他不要出兵公孙康。他说,袁绍在时,就有吞并公孙康之意。公孙康对袁氏一族防范心很重。现在袁氏兄弟投奔他,主公如出兵,公孙康就会协同二人抵抗你,不出兵反而会带二袁的首级来见你。果不其然,一切都如郭嘉所料。真是“天生郭奉孝”啊!那一年是公元二零零七年,跟随曹操征战十一年的郭嘉,享年三十八岁。真是天妒英才啊。第二年,也就是二零零八年,曹操挥师南下,兵败赤壁。逃到南郡的曹操,抚今追昔,遥想昔日官渡之战的辉煌,如今赤壁的惨败,不由想起故人郭嘉来,忍不住又一次嚎啕大哭。图片源于网络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随机为您推荐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曹操赤壁兵败,仓惶逃回南郡。仰天痛哭,大声呼唤一个人的名字。,传媒新闻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